姓氏知多少
据史书记载宝宝起名朱李好听吗,姓氏是由三皇之首伏羲所创宝宝起名朱李好听吗,目的就是分别族人,减少近亲结婚带来的危害。姓氏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,它记录着我们的祖先从原始部落到如今我们的现代社会的变革。
输新昌县,位于浙江省东部、曹娥江上游。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析剡东十三并天台地而置县,因号剡东;又因县城地处南明山麓,而称南明;取原新昌乡之名曰新昌县,祥新兴昌盛之意。
流淌的历史——新昌姓氏
▼
新昌境内,有新石器时期文物出土,汉以前住民山越作乱而湮没。东汉晚期,丁氏始迁入。狄、孟两姓随后迁入,迁入时期失考。梁氏于西晋末迁入。民国《新昌县志》记载:“新地古兼山越,向称丁、狄、孟、梁为旧族,其后神明之胄,自北而南,相率卜居。”新之狄氏,始祖光,官教谕,与丁并著,而今已式微。孟氏,旧为著姓,今惟留清初迁入之大明市、砩头二族。孟氏在新昌留下孟塘山、孟家塘、孟庄坞等地名,2006年仅402人。
▼
南朝,王氏迁入;隋、唐时,杨、董、俞、石、黄五族迁入;五代,潘、胡、何、吴、陈五族迁入;宋代,张、袁、朱、唐、吕、章、徐、刘、金、周、娄、柴、任、孙、裘、施十六族迁入。至宋大中祥符四年(1011),全县23000户,47767丁。
▼
元、明、清期间,赵、甄、贾、求、竺、蒋、魏、李、许、屠十族迁入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,全县11012户,68472口。清康熙四年(1665),全县6652户,12239丁。
康熙年间颁布“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”,雍正年间实施“摊丁入亩”。社会安定,新昌户口大增,乾隆五十六年(1791),增至21731户,127506人。
▼
新昌望族变迁史
民国元年(1912),全县人口278365人。民国《新昌县志》中记载55个氏族,除上述40多个外,还有倪、沈、孔、顾、戴、余、上官、孟、童、祝、薛、竹等。县城内以 俞、吕、陈、张四姓为大族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,经商致富,俗传“马桶(童)沿(言)里(吕)踏高跷”,即指 马、童、言、吕、高五族。
▼
旧时以官宦为标志的望族,当数石、黄、王、吕、何、梁、俞、张诸家;民谣“十里两都堂,隔壁两尚书”为丁、杨、吕、何;皇室后裔则有刘、杨、李、钱、赵、朱等宗族。
▼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新昌县人口增长快速,1949年总人口234949人,到2013年末,全县171284户,439415人。其中男姓226465人,女性212950人。
2006年底按常住户口登记统计,新昌县有481个姓氏。10000人以上的13个,依人口多少排列为: 王、张、陈、俞、梁、吕、潘、石、杨、丁、章、吴、徐;1000~10000人的26个,依人口多少排列为: 何、盛、赵、黄、李、董、蔡 、周、胡、刘、朱、袁、唐、金、求、竺、叶、孙、裘、舒、卢、许、甄、郑、宋、钱;100~1000人的80个,100人以下有358个;其中10人以下有266个(只1人的有145个,2人的42个),10人以下姓氏大都为近年迁入新昌,且以云贵因婚嫁到新昌居多。
▼
从人口众多的13族和其他族的繁衍情况看,各族发展不平衡。最早入迁的 丁、狄、孟、梁四大旧族,人数已被后来入迁的王、张、陈、俞、吕、潘等族超过。在人口众多的13族中,王、张、陈三族因始迁新昌的先祖不同,派别较多,而俞、梁、吕、潘、石、杨、丁等几族始迁新昌的先祖相同,分出一些支系。
▼
百姓氏族构成一个大家庭,每个宗族以发祥地或聚居地为号,如 王氏冠以“天姥、澄潭、南屏”, 石氏、张氏、唐氏、吴氏冠以“南明”, 俞氏冠以“五峰”,陈氏冠以“彩烟、桂溪、平湖、东园”,梁氏冠以“查林、彩烟、鳌峰”,丁氏冠以“南洲、彩烟”等等。
地名的来历也传达家族不断迁徙的历史,如:与王姓相关的地名有王家庄、王家园、王家坪、王渡溪、王渡里、王家年、王家岭等,与张姓相关的有张家庄、张家店、张家车、上张、雅张等,与陈姓相关的有陈家山、陈家桥、上前陈、岭头陈、陈家坞,与唐氏相关的有唐家坪、棠(唐)家洲等。这些称号和地名成为一个地域共同记忆,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,融入宝宝起名朱李好听吗了新昌自然地理和精神文化。
小布说近期小布将会推出新昌十大姓氏系列,下一期将详细介绍 “新昌王氏”,小伙们敬请期待哦宝宝起名朱李好听吗!
来源:县图书馆供稿:王南方责编:俞临新
快,关注 新昌发布,一起涨姿势~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优库号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优库号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